房市進入修正期:2025年台灣住宅市場三大觀察與購屋建議

Ljcint93/ 13 6 月, 2025/ 相關新聞

2025年上半年,台灣房地產市場出現明顯轉向。根據第一季交易資料,整體市場量能較去年同期下滑超過三成,第二季以來更持續冷卻,顯示市場逐漸進入修正期。

雖然房價尚未全面下跌,但買方議價空間擴大、重劃區價格出現鬆動,是近期房市最明顯的趨勢之一。

本文整理三大市場觀察,並提供給購屋人三項實用建議:

市場成交量下滑,價格鬆動但尚未崩跌

過去幾年受低利環境與預期心理帶動,住宅市場呈現長期多頭。然而隨著政策逐步限貸、資金成本上升,加上總體經濟不確定性增加,2025年以來購屋行為轉趨保守。

多數區域雖仍在高檔盤整,但已有建案出現實質讓價,特別是在部分推案密集的重劃區,新成屋與預售屋價格調整幅度介於5%至15%。

政策與資金面同步收緊,投資性買盤退場

中央銀行自今年初起持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,對多戶購屋、法人購屋與第二戶貸款設定更高門檻,同時銀行端貸款審查更趨謹慎,造成不少投資型買方延後進場時機。

在資金不如以往充裕的情況下,購屋者回歸實際需求,市場逐漸從「搶快進場」轉為「理性觀望」。

建商交屋潮壓力浮現,產品品質成為關鍵

預售市場過去累積的大量供給逐步進入交屋階段,不同區域開始出現交屋與轉售壓力。如果開發商資金調度或履約能力不足,將對購屋人造成風險。

因此,「建商體質」正在成為消費者選擇建案時的重要指標,甚至比價格更受重視。

給購屋者的三點建議

  1. 理性評估自身需求與財務條件
    當前並非全面性泡沫崩盤,而是市場修正。若有自住需求,反而能在談判上佔據優勢。
  2. 避免追逐短期價格波動
    投資型產品風險提高,應以長期居住、生活便利與社區品質作為選屋標準。
  3. 選擇有履歷的開發商與穩定地段
    建議優先考量信譽良好、具交屋紀錄之建商,以及人口穩定、生活機能完整的地區。

勝泰豐建設觀點|穩健,是面對市場變局的最好方式

「我們始終相信:真正值得的房子,不靠市場熱度撐起,而是來自腳踏實地的規劃與品質。」
—— 總經理 塗義澤

在市場進入盤整期的此刻,對我們而言,並非縮手的時候,而是更專注於做好產品、守住承諾、為購屋人打造真正可長住、能安心的家。

Share this Post